对观光农业空间类型分布的探索
作者: 卢冲  日期:2009-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聚类分析法 农业观光 西安 乡镇 SAS软件 
描述: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植物观赏、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作用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盲目的跟风行为,大大小小的观光农业园纷纷上马。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观光农业园区由于定位不当、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导致惨淡经营。 本论文就以西安地区的20乡镇为例,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法对20个乡镇进行类型的区分,最终将20个样本(乡镇)聚类为六种类型:山区型、沿河型、河谷型、沿山型、平原型、丘陵型。结合聚类结果与旅游区区划原则,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该乡镇是否适合发展观光农业。该结论为各乡镇的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也为各乡镇的观光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论文当中提到的SAS软件也能很方便、直观的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可成  日期:2009-05-01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品牌建设流程 品牌建设要素 农产品品牌 建设实践 
描述: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商品,也是质量隐蔽性很强的商品。传统品牌理论认为质量隐蔽性严重的商品需要利用品牌进行产品质量特征的集中表达和保护。可现实中,农产品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业产品品牌和服务产品品牌。研究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点,探讨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总结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对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品牌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文献法、调查法、主成份分析法、整体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农产品品牌建设要素、建设流程、建设主体等理论问题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观点)如下: 1、农产品品牌建设一般分析。笔者认为:(1)西方的“Brand”不等于中国的“品牌”。中国“品牌”的概念应该是西方“Brand”加上“Quality”的总和。(2)农产品品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农产品品牌由质量标志、种质标志、集体标志和狭义农产品品牌(农业企业申请注册的企业产品品牌)构成。(3)农产品品牌的主要特征是:品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品牌效应的外部性,品牌形象的脆弱性。(4)农产品品牌对消费者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选择成本,消除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农产品品牌对农业企业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产品推介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永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对农户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收入和持续经营能力;农产品品牌对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管理成本,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化水平。 2、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要素。农产品品牌建设要素包括质量满意度、价格适中度、品牌信誉联想度、品牌知名度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由13个分析指标构成。其中,质量满意度要素包括质量标志、集体标志、外观形象和口感4个指标;价格适中度要素包括定价适中度、调价适中度2个指标;品牌信誉联想度要素包括信用度、联想度、企业责任感、企业家形象4个指标;知名度要素包括提及知名度、未提及知名度、市场占有率3个指标。 3、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其中,广义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包括狭义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参与主体两部分。狭义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是指直接从事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农业企业,而参与主体是指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农户。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要职能是决定农产品品牌定位,申请注册农产品品牌,控制农产品质量,申报农产品的质量标志,制定和调整农产品价格等;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职能是制定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倡导和督促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为农业企业建设品牌提供服务和支持,管理农产品品牌和质量标志的申报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等;农业行业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实施集体品牌的申报与管理,支持行业内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帮助行业内农业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利益等;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初级农产品,保障初级农产品质量。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农业企业、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农户之间是竞合关系。为了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水平和效率,各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应加强合作和沟通。 4、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十七项主要工作。分别是品牌规划阶段、品牌创立阶段、品牌培育阶段和品牌扩张阶段。其中,品牌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依次为品牌产品选择、品牌经营环境分析、品牌建设目标确立、品牌目标市场确定、品牌定位规划等;品牌创立阶段的主要内容依次是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和品牌注册、品牌产品上市、品牌文化内涵的确定等;品牌培育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农产品品牌的四个要素13个指标,使品牌水平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品牌扩张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品牌保护、品牌延伸、品牌连锁经营和品牌国际化等。农产品品牌建设要素和品牌流程有机组合形成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二维模型。该模型系统地描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纵、横两个维度的建设内容。 5、关于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建设之实践。目前,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牌定位不清,品牌标志建设水平不高,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低于消费者,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符合消费者心智的调价制度、低价竞争严重,企业品牌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初级加工农产品品牌发展慢于深加工农产品品牌等方面。因此,明确农产品品牌定位,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志和集体标志的申请,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和调价机制,塑造品牌信用度和企业家良好形象,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广告策略,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是推进农业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 6、关于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农户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践。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着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落后,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力度不够,认证结果公信力不高,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增加农产品品牌建设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理顺政府农产品品牌管理体制,提升农产品品牌认知的公信力,做好农产品品牌保护工作。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着农产品质量的行业自律较差,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服务、协调不够,集体品牌保护和管理不利等问题。因此,农业行业协会应该在这些方面强化职能、做好工作。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提供的初级农产品质量不高。因此,应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改进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7、农产品品牌的个案研究。通过对“燎原”品牌建设过程的考察和建设水平的评价,发现了该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通过这一案例研究,不仅使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验证,而且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从一个侧面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
作者: 杨晓美  日期:2009-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发展潜力 多层次灰色评价 秦岭北麓 区域农业旅游资源 
描述: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地是否具备发展农业旅游业的条件并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潜能的衡量,也对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近年来评价方法已经从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研究,但很多量化的研究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的方法,虽然层次分析法识别问题的系统性较强,但也难以排除许多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致使存在着评价者在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不完备、不甚确切的明显不足。作者依托亲自参与的“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观光带示范园建设范式研究(07208-01)”西安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在灰色系统理论、生态位理论、区位论和经济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将灰色系统理论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解决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信息不确切的问题,并构建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秦岭北麓1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农业旅游的开发实际,对这些区县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并以此提出秦岭北麓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化策略,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利于确保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回顾国内外旅游地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农业旅游、农业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对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的指导意义。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着重对秦岭北麓具有旅游开发前景并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507个农业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据此详细分析了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情况和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情况;根据构建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秦岭北麓15个区县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发展潜力差异原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将秦岭北麓15个区县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区域,并根据发展区域的不同特点对西安市、宝鸡市和渭南市三市的农业旅游区提出发展策略。 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要从系统进行评价与分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不能单独以某一或几方面的因素为依据,而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素及条件。 (2)各区域要依据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不同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要素条件和优劣势不同,因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区域应该立足于自身区位条件、资源要素、市场结构等特征,针对自身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客观分析,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对于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小的地区,切忌不顾自身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外部保障支撑条件的限制,盲目跟风地将农业旅游确立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等;对于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区域应积极寻找潜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途径,将潜力转化为实力。 (3)要着力创造区域间旅游业合作的平台。由于经济基础、资源要素、市场条件等的差异,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因而也就形成了区域间旅游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各区域应努力打破地域上的条块分割,扩展地区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要素互补、优势互补和专业化协作,促使区域旅游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的高效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秦岭北麓整个范围内农业旅游的均衡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全面发挥。 本文的创新之处: (1)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当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最终得以建立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系统,并根据这一系统构建具体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 (2)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层次灰色系统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一方面减少了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此领域定量研究的不足。
展示与销售 ——民国前期美术展览的文化性与市场性研究(1912-1937)
作者: 郭淑敏  日期:2009-05-01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化 市场 销售 美术展览 展示 
描述:美术展览自近代由西方引入国内后,逐渐成为美术作品向公众展示的主流形式。它的基本操作方式是,在美术作品公开展示的同时,兼有画作的市场销售。这样,不仅促进近现代美术的交流传播,也成为促进美术作品市场流通的重要途径。美术展览的“展示”与“销售”兼举的操作方式,决定其“文化性”与“市场性”的双重属性。它在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过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民国时期(1912-1937)的美术展览活动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本研究领域原始资料,借鉴当前学术界对本课题研究范畴的学术成果,详尽描述了民国时期美术展览的“展示与销售并举,文化与市场并重”这一独特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传播,艺术市场培育,乃至对绘画风格演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力图从文化、市场不同的角度,阐述美术展览对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现代农业中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研究
作者: 侯雪锐  日期:2009-05-01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民素质 现代农业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描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多在农村,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现代化水平,是社会安定和国家独立的最重要基础,不但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国家与民心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工农关系和城乡协调发展,是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要条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同农业发展和现代化过程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越高,越要重视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型农业,现代农业是集资源化、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全方位生态系统,是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建立高度集约化经营和高度社会化农业生产,开发生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的素质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现代农业才会有根基,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的突出矛盾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同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年限不足,农业生产技能低下,科技意识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接受和应用。农民是我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低下不仅普遍削弱了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我国农业劳动力转业层次的提高。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的特点的总结,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分析了现代农业对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出新要求,针对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总结出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开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作的先进经验,探索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意义,并且针对我国现阶段影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及对策。
基于地理标志的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研究
作者: 李响  日期:2009-05-01 来源 :天津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初级农产品 地理标志 保护制度 品牌建设 
描述:品牌已经成为21世纪农产品贸易中新的竞争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农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有利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档次和高地位的象征,地理标志作为农产品中的优质品牌被越来越多得关注起来。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带动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做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析了我国初级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从而提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关理论,提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6P模型的概念,包括政府规划与引导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人才策略。接着,分析了我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现状进行了SWOT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有农产品品牌管理的模式,提出了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最后,本文运用6P理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保护提出了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作者: 杨超  日期:2009-04-01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 现实困境 科技创新 
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从整体上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既应遵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中国现代农业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农业制度的发展演变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现代农业制度的绩效和面临的困境分析为研究的关键点,借助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重点研究未来现代农业制度的路径选择。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根本的不同,现代农业是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产业形态。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技进步主导性、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优质化、区域生产专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良好机遇: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成为世界潮流;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正在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引领农业走向现代化,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发展现代农业同样面临现实困境: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农业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农业科技进步与生产相脱节,向工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以及限制城乡流动的户籍制度等。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蒸蒸日上,美国的规模经营型农业发展模式突出表现在科技应用、土地制度、政府作用以及销售合作社等方面。日本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模式从生物技术、政府作用、兼业化以及农业协同组织方面做到了极致。法国的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在土地政策、专业化生产、政府投资、合作社方面成为典型。各国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我国现代农业模式的选择应重点学习发达国家长处,倡导科技进步作为现代农业的内在动力,鼓励土地规模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对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做出分析,即:全力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应用水平,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护和投入力度,完善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进一步调整结构和创新经营方式,夯实建设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撑;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健全建设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构筑建设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天水市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赵富平  日期:2009-04-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特色农业 天水市 比较优势 
描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出路,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准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农业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运用比较优势等理论,结合天水市的自然禀赋,分析了天水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缺点,提出了天水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具体对策。 本文研究内容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状况,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综述了特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的一般规律、评价方法及标准,阐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天水的气候、土地资源、国家给予天水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天水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天水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在优势;第四部分介绍了天水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天水特色农业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六部分针对天水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并指出了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裕固族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
作者: 王莉丹  日期:2009-04-01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变迁 裕固族 生产与生活方式 
描述:本文是笔者在三次深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双海子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完成的。本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农牧民视角对民族地区生活方式变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原来从事牧业的裕固族,在转换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后所产生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并试图从中探索变迁规律。 本文首先概述了调查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自然和人文背景。其次详细论述了在移民搬迁之后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引起的生活方式上的种种变化。本研究主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裕固族牧民在搬迁后生活方式的变迁,其中包括移民搬迁后牧民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种种变化。最后,通过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浅见和思考,以期对我国人口较少的裕固族的发展有所裨益。
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
作者: 刘文生  日期:2009-04-01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 文化 
描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2009年中央1号文件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意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质量和规模上都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农业品牌化竞争时代,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不仅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破解自身发展难题,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从文化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培育问题。在内容安排上,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品牌瓶颈及其现实考察。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入手,阐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的内涵、特性以及生成的基础条件,并着重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瓶颈的表现及效应,最后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成长的文化成因。在论述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文化与品牌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品牌成长的文化因素,认为内部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文化和个人文化;外部文化因素从政府、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考虑,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集群(文化)和地域文化。 第三部分,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策略。以前两部分的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的研究框架,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的文化诊断、文化规划、文化导入和文化管理四个核心要素。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安溪珍田茶叶合作社品牌培育的文化解读。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安溪珍田茶叶合作社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第三部分的研究框架,探讨文化视角下该合作社品牌培育的经验及启示,并对该合作社品牌成长的文化障碍进行解析,进而提出推动其品牌成长的文化对策。 第五部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成长的政策建议。即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优化有关综合服务;切实加强品牌保护;营造品牌培育的文化氛围。
< 1 2 3 ... 15 16 17 18
Rss订阅